「沒護具」單車不樂活 8年來死亡率增近1倍
台灣推動騎乘單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公共自行車更是廣受民眾歡迎,但是你知道嗎?自行車的交通事故其實不少,而且死亡率已經從2005年的3.55%上升到2013年的6.74%,而且多數民眾騎車都沒有佩戴護具直接與汽機車並行爭道,現在有專家就認為應該要強制騎士配戴安全帽,但也有人認為這樣一來可能會降低民眾騎車的意願。
台灣自行車風潮推動有成,便利租借的公共自行車讓市民騎著車穿梭自如。
記者詹舒涵:「一卡在手,腳踏車就能輕鬆租借,但是在利用這些腳踏車通勤的背後,你有想過安全問題嗎?」
民眾:「大熱天的又很熱,戴著安全帽又很不舒服,有危險當然也是會擔心,因為騎在大馬路上面車子很多,畢竟安全帽就是不太方便,除非是那種出去騎車健身的那種可能比較需要。」
但真的能這麼馬虎嗎?根據警政署統計,民國100年到103年,台灣地區總共發生1萬7千多件自行車車禍,造成2萬5千多人受傷、163人死亡,台北醫學大學更針對全台10萬筆頭部外傷資料研究發現,騎自行車沒戴安全帽的死亡及植物人比例是有戴安全帽的2.41倍,而車禍死亡的自行車騎士當中,未戴安全帽者就佔了60%。
雙和醫院急診主治醫師徐嘉鴻:「我們說腳踏車的傷害,因為他有的時候可能跟一些汽車或是貨車在馬路上爭道,所以有可能就是發生一個擦撞,反而相對來說,他們的一個死亡率跟受傷的比例會比機車要高於2倍以上。」
而馬路上時常可見自行車與汽機車相互爭道,或是並行的危險瞬間,就算大張旗鼓的拓建了許多自行車道也似乎未見成效,自行車道上未必看的到自行車,甚至有時候還成了機車道。
自行車騎士:「台北市車子太多啦,我覺得這個蠻難的,就算有腳踏車道機車也會騎過去,有時候覺得你那麼慢還騎那麼中間,會有點危險啦,我們想要超也不知道要怎麼超。」
騎士們心驚驚,畢竟自行車跟機車一樣都是人包鐵,但目前台灣對於自行車騎車配戴安全帽還在規勸性階段,加上安全帽屬於私人配件,以及頭型各有不一,在公共租借上強制推行也有難度。
北醫大傷害防治所助理教授郭家英:「政府做這個衛生教育再多做這樣的宣導,然後另外我們也可以再多讓大家知道說有戴安全帽這樣子的一個自我保護的行為,其實當事故發生的時候,會減少自己本身的這個傷害嚴重性。」
騎車觀念確實很重要,根據加拿大研究發現,是否立法強制戴安全帽對出事率沒有影響,但是女騎士出事機率低於男性,原因是女性會主動避免在沒有單車設施的環境下騎車,而台灣的民間自行車協會也擔心強制戴帽會影響騎車意願。
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理事長戴祖輝:「如果下了捷運,我們要租個UBike騎到想去的地方,但是如果強制一定要戴安全帽,這是不是大家出門都要帶著一頂安全帽,那絕對會影響到我們騎車的意願。」
但畢竟意外總是突然,若是能戴上對的安全帽總是能多一分保障。
記者詹舒涵:「而自行車的安全帽又該如何來挑選呢?像我手中的這頂安全帽可以看到裡頭是有政府認證的安全標章,那另外在佩戴上面又有哪些小技巧,我們請理事長來教我們一下。」
台灣樂活自行車協會理事長戴祖輝:「好,我們戴安全帽,我們戴上之後,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帽沿要跟眉毛貼齊,然後千萬不要戴成朝天的,然後貼齊之後我們把這個安全帽的帶子扣上。」
扣環不可過緊得保留2個指頭的空間,而2側扣環也得服貼於耳朵下方,還有後方旋鈕必須轉緊才能真正保護頭部,轉彎時提前以手勢警示,裝備上也做足保護措施,在台灣風行單車多年之後也該讓行車安全齊頭並進,才能讓微笑單車上的微笑得以長長久久。